学生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生天地 >学生作品

品读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2020-09-09
浏览次数:8433次
返回列表
编者按
新学期伊始,高一和初一年级学子刚结束爱国主义教育,开启新阶段的学习。高三年级学子则已备战高考多时。备战高考,既需要文化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滋养,以内外兼修、品行端正的历史人物作为精神偶像,学子们不仅可以学习优美文辞,还能获得长久的精神力量,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
为此,我校高三年级以“走进辛弃疾”为主题,组织了一次专题阅读和征文。辛弃疾是南宋将领和著名词人,他武能上战场杀敌,文能写治国方略,对国家忠义,对友人侠义,是一位剑胆琴心、才华盖世的真男儿。
本期“综高文苑”专门选发其中几篇精彩之作,以表达对这位伟丈夫的敬仰,同时让各年级学子都能感受这位文武双全之人的人格魅力!

一笔书天下 一剑闯天涯
高三(12)班 冯馨怡
齐鲁大地,少年初成。
眉目写满坚定,北望远方青山,目光里是热血,是决心。曾无数次踏过燕京绘出布防图。
他的笔曾挥洒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激昂热血,曾描绘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灿烂盛夜,他的笔书写出豪情万丈,也写出满腹愁肠。
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兼有破天豪壮与泣血绝望?
我愿称他为,千古第一人。
他战功赫赫,名留青史;亦以文载道,闪烁星空。前朝纵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亦有“飘然不群”李太白、“乘风弄影”苏东坡,终没人能像他,文武双全,既能单枪勇闯敌营,亦能挥袖轻拂古琴,真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但纵有此般卓尔不群之才,亦有不坠青云之志,终不能提起自己的剑,杀敌!杀敌!
他的剑是少年意气,亦是迟暮不遇。从少年到迟暮,曾执剑登高山指点江山万里;曾执剑入谷底浅吟蓦然回首。是信仰,是意志,是力量,却落满尘灰,不能饱噬金人之血。
放不下剑,舞不了剑,他执起了笔,以血代墨,肆意挥洒不快,但他的剑却没有阻他一品生活意趣,不是只能拍遍栏杆,壮志难酬,亦能轻嗅稻香,听取蛙声一片。
教师点评:开篇以极其概括简练的语言,写出辛弃疾的文武双全:南宋最硬核的“古惑仔”,文采不输李白杜甫,惊叹,佩服。“千古第一人”,堪当此称!

英雄不问归路 以志推浊曰去
高三(12)班 黄丹馨
你,生于金地,心归南宋。在你青春时,便立志率布衣将士抗金援宋,何其潇洒!慨叹昏庸之主赵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得信任。整个大宋沉靡安逸,不肯收复大地!你,徒有一腔振国之志,愿金戈铁马,力扫金军,何用之有?唯化壮志于词作,高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怎料“无人会,登临意”,作罢,“搵英雄泪”。
忆当年,你“醉里挑灯”,剑气逼人。欲灭千军万马保家国,更知你“壮岁旌旗拥万夫”,如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愤。国家支离破碎,你见“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怎能不痛心,却“可怜白发生”。生于乱世,身负天下志,你不堪“宝马雕车香满路”,但在“灯火阑珊处”赋仲谋之志。
无奈处,你登楼临意,望尽“长江滚滚流”,此时此刻,你该是怎样的心情?是无语东流?抑或复新志?更难言“愁还随我上高楼”。一腔赤诚心,天涯四方飘,终归无穷路。你曾踏上愁苦路,却道“天凉好个秋”;你曾游遍奇异梦,“眼前万里江山”;你曾伫立造口壁,一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豪迈万分。一条路,一个梦,一处地,你皆心怀失地,念那龙吟。
罢官去,似是而非——
你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农家欢乐,你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夏日清凉;你有“宜醉宜游宜睡”的逸志;你有“管竹管山管水”的闲情;你有“老夫静处闲看”的悠然……好一副优哉游哉的闲情画!谁又知你悲戚事,几处江山改,不得浮云难自由!“别有人间行路难”,欲说还休!
“甚矣吾衰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步入暮年,你的浪漫载满平生志,不如“醉里且贪欢笑”,反讽朝廷不信书,“信著全无是处”,只不过,你的抱负,你的夙愿都化作浮尘泡影。沉醉不知酣处,问松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生,你以志推浊曰去,写尽词篇,不问归路。
红粉暗随流水去,稼轩明倚栏杆逝。一二〇七年病逝,年六十八,谥号“忠敏”。
教师点评:众多诗词的引用,足见作者功底扎实。全文语言精彩,内容充实,情感浓厚,读来一气呵成,颇有幼安知音之意,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独上层楼 执剑落负
高三(15)班 邱真昭
总有人崇尚着富贵奢靡,追求一举成名天下知,也有人仅关乎风月情事,笑谈花下做鬼也风流。偏只他一人,一袭素衣,一把长剑。执迷、穿梭于血雨腥风中......
满怀抱负,风华正茂。出生在金人马蹄下的你,父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的遗愿,你断不会忘记的。你深刻地体会到在敌人的占领下百姓正处于的水深火热。“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正是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气,是你抛开世俗,决心以满腔热血开辟一条为国尽忠之路。
呵!我心中的少年啊,你是一位风骨凛然的将军。你本有一身驰骋疆场的本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执着;你本应挥血于战场,成为自己所期盼的风流人物。奈何苦苦等待一生,却只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梦中游,无缘统率众将士酣畅淋漓的大战一场。可少年啊!曾经的你,也是个杀敌果断的好男儿!义 端偷玺潜逃,你连夜追击刃他的头颅;张安国叛变,你以五十人袭击五万人大军,活捉叛徒,仅此一战便令世人震惊。我心中的少年,当敬称一声将军,世人知晓你的勇猛,将军一词,你本当之无愧!
长枪,执手,一战凯旋。软笔,挥洒,一词落下。
奔赴辗转几十年,少年的你依旧满怀热血,等待时光。时光匆匆,虽改了容颜,却改变不了你奔赴战场肆意一战的决心。落笔,情融于字中,却让世人看到了那个识尽愁滋味的将军,那个报国之心强烈无比的将军。
末了,我心中的少年,在一声声“杀敌”的呼喊中辞世人间,但他却永存于世人心间。辛弃疾,我心中的少年。独上层楼,持剑落负。
教师点评: 文章语言流畅,中心突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精忠报国、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杀敌!杀敌!可终究,他没当上将军,没能驰骋疆场,护国安定,盼了一生却落了个抱憾终身。

遇见你 心有雄泰华
高三(10)班 吴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白之诗,慷慨浪漫,有如落九天之银河,飞舞的刀光剑影英姿飒爽。易安之词,娇俏绵愁,疑似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舟下绵绵双溪水,落寞的倚栏身姿令人心疼,而你走过时间的缝隙,用豪迈的诗风拥抱我......
少年的你,意气风发,金戈铁马,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你心中对金人的痛恨,对父辈的思念和对失地的势在必得交织缠绕,谱写了荡气回肠的一史。年岁仅二十一的你,率领一干民众克敌军,立下赫赫战功。那时的你,心里有火,眼里有家国山河,渴望有所作为,报效祖国。
壮年的你,尽管郁结,但仍心向光明,寄怀天下,你怀着对被迫害百姓的深深同情,漫步造口壁下望着江水歌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泪,有你的,有百姓的,更有千千万万灵魂深处的。你听得见他们的悲号哀鸣,眼里常噙热泪却无可奈何。你和来客谈笑风生,忆起少年威风时戏作了内心的遗恨:“却把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在日日夜夜辛苦奋笔之后,你看着朝廷之人复杂的表情和他们对待《美芹十论》的敷衍态度,是不是满腔热血扑了空的凄凉?我实在无法想象,驭兵大将转眼洗手羹汤......
暮年的你,照样豪情满溢,却难以释怀。你发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心中积郁兜兜转转。可否时光倒流,可否遇见圣明君主,可否生在一个能够有所作为的时代?最后的最后,也只得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在“暗香笑语”中,在“一夜鱼龙舞”中,悄然坐在灯火阑珊处,黯然神伤。
我懂你的无奈,你的郁结,你的豪情,有幸在词间与你相遇,愿你“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教师点评: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正因为他的怀才不遇,才给后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但我们还是希望在南宋的疆场上,能看到一位勇猛的热血男儿,骑马披枪,全自己一生的英雄梦。

鬓已秋 志未休
高三(17)班 杨泺浦
滚滚历史长河中,品过了太白的酒,看过了易安的莲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辛弃疾。你从诗词中走来,跨越千年,一生都想要收复中原。
那个两次与谋臣到达燕山,共谋杀敌之策的你是有着何等的凌云壮志。“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那汴京城早已被金人占领,仇敌如一座座高不可攀的大山阻挡着你的征途。可你没有因为敌人的强大而气势低迷,反而坚定那金人必将被你们攻破。坚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但南宋朝廷的重文轻武,偏安求和的思想却令你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即便如此,至死你也想着杀敌报国,光复河山。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那时,你南下渡江,率领万众军队与金兵朝夕作战,开弓,射箭,漫天尽是那金仆姑,银色的箭袋在阳光下反射出阵阵寒光。当初,你鲜衣怒马,好个意气风发。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也不外乎如此吧。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你把吴钩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把寒光宝剑却不能用来杀敌卫国,只能看着它,在腰间慢慢生锈。你也只能悲愤的把栏杆拍遍。你呕心沥血写成洋洋洒洒的万字平戎策,却无人理会,只“换得东家种树书”,怀抱利器的你却长期投闲置散,这是何等的无奈与不甘。
元夕,伴着春风袭来,如千树开花一样灿烂多彩的花灯,烟火如流星般闪耀,盛大的鱼龙舞直直舞了一夜,街道上尽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仕女。而你却在那阑珊底下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眼看安于现状、软弱屈服、偏安一隅的朝廷,愤恨不已,悲痛不已。
你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唱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无论是意气风发,率拥万夫的青年,还是身如蒲柳被迫闲居的老叟,你始终都以一个战士的姿态活着。纵观历史宏图画卷,无论文武,你都是那屈指可数而不可取代的一个。
教师点评:作者精选辛弃疾的诗句,极具代表性,用简练的语言,再现辛弃疾一生中的经典片段,又用对话的形式,使人油然而生对英雄的惋惜之情。辛弃疾的身影仿佛从远方而来,用他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鬓已秋,志未休!

此境吾虽难挽 此国堪为吾国
高三(15)班 邓钰坤
南宋,青州。
幼时的辛弃疾常随祖父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祖父对他说:“此身是大宋人,此地非吾土。”“何为吾土?”辛弃疾问。祖父的手坚定地指向南边,跃过绵延的峰峦和凛冽的北境的风,他仿佛已望见了那片烟雨朦胧的江南,那个他赤忱一生的山河。
青年的辛弃疾,带着归南的喜悦,以立马昆仑的壮志,从纸醉金迷的废冢中站起,立于狼烟乱世、胡尘袭地。那时他宝剑在握,铁马并驱,气吞万里如虎,似一把锐利的金戈划破了北疆阴沉的天空。
几番铁马冰河,终于归了他魂牵梦萦的大宋,却终究又不是他的大宋。
堪笑“君恩重,且教种芙蓉”,罢了他的沙场秋点兵、列舰耸层楼,弃了他的西风塞马、铁戟钢刀。只留夜夜挑灯看剑,华胥梦里回沙场,几度沉浮,飘零半生。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流年虚度,英雄迟暮,追往事、叹今吾。春风过,断肠处的烟柳又生;搔白首,春风不染白髭须。直到这时,南宋朝廷才在灯火阑珊处寻回了它,但他已和这江山一起气数将尽了:他说他恨,恨这匈奴未灭,旧地难收,此生再不能赴天山;他说他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但青山仍在水难留.......
少时的剑终究未能完美出鞘,愿他在永恒的梦中纵马杀敌,收复心中的大宋。
教师点评:形式与语言兼美,通过文言作文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辛弃疾,仿佛跨越时空在倾听辛弃疾那颗拳拳爱国心。尽管报国梦未成,但我想他一生追随大宋的情怀,会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