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教师论坛

高中心理辅导课小探

2015-10-18
浏览次数:3864次
返回列表

心理 陈圆圆

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作为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场所,让学生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学生们的潜能充分的开发,让其人生更辉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心理老师,更加是责任重大。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个体咨询。也就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二是团体咨询。这里指的就是班级心理辅导课。目前国内心理辅导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所以在开设该课时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难题。这里我就如何上好心理辅导课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 心理辅导课的特殊性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文化课的课堂重心在于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思考、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具体的课堂来说心理活动课和文化课一样,应有明确的主题、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辅导理念。但是结构上,心理辅导课有着自身的特点——开放性。

(一)心理辅导课内容选取的是学生的自身心理问题以及与之发生关联的社会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活动的内容、创设的情境都是开放于社会的,同时又充分满足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

(二)心理辅导课上提出的问题有时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差异性,活动结果呈现出开放性。

(三)心理辅导课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不是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限制,其活动空间不拘泥于教室,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室、校园、户外等作为活动空间。即使是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打破教室座位顺序,或没有固定的桌椅,围圈而座均可。

(四)心理辅导课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真诚、亲密,像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价值中立”是专职心理老师坚持的立场原则,那是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人文主义心理学的辅导方式是“非指导性原则”,这也是当今临床心理咨询的主流学派。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对学生持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协助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活动过程是师生互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灌输。

二、心理辅导课的形式

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游戏、小品、专题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社会实践、等。我校开展的心理辅导课针对的是高中学生,考虑到年龄的特点,增加思辩等抽象思维理性内容,在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游戏+讲授的方式。游戏多为引子,引出问题,再通过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在必要时做一些引导性的过渡和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游戏的可操作性。在制作《如何制定恰当目标》这一活动中,老师采取的就是游戏做引子的形式,但是引子游戏“红丝线”在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像原材料成本高;线太长,容易打结等。以至于最后游戏失败告终,当然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为了可以在更多的班开展这一主题,老师改良了该游戏,把原先要求的红丝线改为在纸上画线条,这样又节约了成本,操作起来也容易的多。课堂效果很不错。

相比游戏,讲授对于老师来说难度就大了,又要避免说教,又要切入主题。尺度上很难把握。很容易就会上成班会课,那么心理辅导课的意义就无从体现了。这就要求心理老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过硬,对该主题有深入的剖析,认真思考并修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三、 心理辅导课的主要环节

(一)提出问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一些暖身活动,如小游戏、音乐欣赏等;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二)展开讨论。通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此阶段是心理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最主要过程。

(三)反馈矫正。教师对学生在讨论发言和联系自我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

(四)总结深化。可以用小故事,名人名言、漫画、诗歌作为点睛之笔。

那么在这些环节中我们心理老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是要确保的。刚开始上心理辅导课的时候,我一心只想让学生们感觉到心理课和心理老师的与众不同,在课堂纪律上没有做硬性要求。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的确很舒服。但是我却越来越难控制局面,你在说话,他也在说话,让你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更糟糕的是容易影响老师上课的积极情绪,容易烦躁。这样也是肯定影响课堂效果的。

应提醒同学们自觉遵守纪律:做事不能随心所欲,不顾及他人。讨论时声音适当,高兴时不能狂喊乱叫。

其次,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协调。在《优点与缺点的轰炸》这节心理课中,由于选题的敏感性,同学们都很兴奋,也很踊跃。但是由于我的考虑不周,在活动进行中,出现了很多同学恶意抨击他人,伤害他人的情况,我只能不断的救场,场面有点混乱,而我也很自责,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方法。

应该提醒同学们尊重别人,接纳别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不嘲笑。尽量做到理解接纳别人,经常给予鼓励。

还有就是老师的心态。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以及讨论的结果,老师要以一份童心来看待,不要以成人的心态去投射学生。否则会将问题的性质看错,尤其是将心理问题看成是品质问题,这将贻误学生的一生,造成身心伤害。这也应该是心理老师与其他老师本质上的区别。

四、 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要求

一堂心理辅导课的成功与否,除了和课程设计以及学生参与程度有关,更取决于心理老师的水平。在具体的课堂中,心理老师往往要充当心理咨询中的咨询者的角色,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班级心理辅导课亦可认为是团体心理辅导。很多心理咨询中的技术在心理辅导课时要运用。例如倾听技术,自我开放技术等等。

心理辅导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自我开放,自主探索,挖掘自我。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够自如表达自己呢?心理老师的表现往往起决定因素。

无论是哪一科的老师都应该会有这种经历——学生回答不了你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办?是批评他?是放弃他?还是慢慢引导,逐渐深入,让他成功回答你的问题?作为心理老师,一般情况下是选择后者。

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就要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了,例如专注、倾听、重述、具体化、共情、支持、保护、自我开放等。这些技术在引导过程几乎都要用到。所以说一个好的心理辅导老师必须是个好的心理咨询员。

心理专业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心理专业知识,更要有一张能言善变的嘴。这就说明心理老师的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古话说:“一句话说的你笑,一句话说的你跳”。

心理辅导课中教师的语言应有别于其它课的语言,有其独特的要求和原则,这就要求心理活动课的教师充分注重其语言的艺术性。

(一)语言要真实。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真话,发自肺腑的真情。说话要朴实、亲切、有诚心。实事实话,实话实说,学生听了才会觉得“是这么回事”,“是这个道理”。

(二)语言要简洁。如果教师的语言翻来覆去,冗长无味,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产生厌倦情绪。有的时候,课上着上着,我就发现很多同学趴下去了,总结原因——罗嗦重复的语言是其中之一。

(三)语言要有针对性。其一就是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性格、素质、兴趣、特长等因素都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对待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有些同学很内向、温和,老师也应该很温和的与她沟通,而不能用粗暴的声音和语气;有些同学性格很外向活泼,如果老师也用很温和的语气与其沟通,他可能会觉得你特没劲。其二就是因时而异。现在的教学课堂提倡学生多说,老师少说。但是如果学生沉默冷场,老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暖场,因势利导,展开话题。

(四)语言要幽默、新异。作为年轻老师,可以说和学生在时代上的还是有认同感的。很多新鲜的事物,新鲜的词汇也能够及时的吸收并运用,无形中拉进了和学生的距离。教师的语言同样要避免枯燥、平淡的说教,要化平淡为诙谐,增强语言的幽默感。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为人接受。有人说幽默象征着智慧,我同意。它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愉悦情怀,沟通感情,领悟哲理。

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

通过一段时间心理辅导课的实践,我发现,较之其他学科,心理辅导课是课堂气氛最轻松,但是最难上成功的课程。每次都要绞尽脑汁设计教案,设计活动环节,尽量上一堂生动的心理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和心理辅导课的特殊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当然我本人教学经验不足也是教学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这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实践和探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辅导课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一切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拥有愉快的今天和精彩的明天而努力。


Baidu
map